夏季气温高,雷雨天气多,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。在“7·23”甬温线特大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才两小时,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就“迅速”将事故原因归为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。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被“雷到”呢?安全知识小百科主编教你了解雷电知识,积极采取防护措施,就可避免或减轻雷电的伤害。
空中的尘埃、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,经过一些复杂过程,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。地面的凸出物、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,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,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,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,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。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。
冲击电流大、时间短、雷电流变化梯度大、冲击电压高: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,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。
据防雷工作者介绍,整个地球上每秒钟平均有100个闪电落地,大量雷击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,雷击有明显的选择性。受雷击可能性较大的物体有:高大和突出的建筑物,容易导电的物体,潮湿地带以及容易导电的地层等。此外,收音机天线、电视机天线和屋顶上的各种金属突出物,如旗杆等也较易被雷击。在各种典型的雷击事件中,就发生过雷电通过这些东西致人伤亡,烧毁家具、被褥,烧毁电器设备和电线线路,更为严重的甚至烧毁房屋,造成重大事故。
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,强大的雷电流使建(构)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,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,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。另外,当雷电击中接闪器,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,这时对地电位升高,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,称为雷电“反击”,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。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。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,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,造成高电流引入,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。如果附近有可燃物,容易酿成火灾。
室内防雷
1、切断室内各种家用电器的电源
2、注意关闭门窗,不要靠近通向室外的门窗
3、不要靠近水管、暖气、煤气等金属管道
4、不要在卫生间洗澡,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
5、尽量不拨打或接听固定电话
6、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放的易燃物品
7、不在阳台的铁管或铁丝上晾、收衣物
室外防雷
1、不要停留在山顶、山脊或建(构)筑物顶部。
2、不要停留在铁门、铁栅栏、金属晒衣绳、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。
3、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(构)筑物内,或有金属壳体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内。不具备上述条件时,应立即双脚并拢下蹲,头部向前弯曲,降低自己的高度,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。因为雷电流经落雷点会沿着地面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。此时,行走之中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,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。
4、不要在大树、电线杆、广告牌、各类铁塔底下避雨。因为此时,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,如果用手接触大树、电线杆、广告牌、各类铁塔就仿佛手握防雷装置引下线一样,就很可能会被雷击。
5、不要在水边(江、河、湖、海、塘、渠等)、游泳池、洼地停留,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雷雨。
6、不要在没有防雷装置或孤立的凉亭、草棚中避雨久留。注意避开电线、不要站立灯泡下,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。
7、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引下线、自来水管、家用电器的接地线、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,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。
8、不要在户外接听和拨打手机,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。
9.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,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,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。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,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,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。 10、雷暴天气出门,最好穿胶鞋,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。
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,身体并不带电。应马上让其躺下,扑灭身上的火,并对他进行抢救。若伤者虽失去意识,但仍有呼吸和心跳,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,应让伤者舒适平卧.安静休息后,再送医院治疗。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,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,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。
1、尽量避免外出活动
2、不在旷野骑摩托车、自行车或奔跑
3、在野外开阔地行走时,不使用金属柄雨伞或肩扛金属物,并找一个低洼处双脚并拢蹲下,尽可能降低高度
4、进入山洞避雨时,不要触及洞壁岩石
5、不在建筑物顶部停留,不在大树、广告牌、烟囱及灯杆旁避雨
6、 不在户外使用手机、报话机
7、 不游泳、划船、钓鱼
8、 在身体附近发生高压电线遭雷击断时,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
9、雷雨天停留在汽车内是安全的,但不要把头或身体其它部位伸出窗外
10、如果感觉头发竖起,或者皮肤有显著的颤动感时,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,应立即卧倒在地上,等雷击过后呼救。当遇到有人遭受雷击时,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体外按摩,并尽快送医院抢救。
相关新闻